導電劑作為提高材料電導率的重要助劑,廣泛應用于鋰電池、電涂層、導電油墨等領域。其性能受儲存條件影響顯著,儲存不當容易導致分散性下降、團聚結塊或活性降低,從而影響產品的導電性能。因此,合理的儲存方式對于導電劑的穩定性至關重要。
導電劑常見形態包括粉末狀和漿料狀。粉末狀導電劑主要為碳黑、碳納米管、石墨烯等,具有比表面積大、易吸濕、易靜電聚集等特性。在儲存過程中應保持干燥,避免高溫高濕環境。儲存溫度控制在5℃至35℃,相對濕度不高于65%。包裝材料應具備密封性能,并避免陽光直射。
漿料狀導電劑為已分散于溶劑中的液體體系,常見于水系或油性電池漿料中。該類型對溫濕度同樣敏感,儲存溫度建議控制在10℃至30℃之間。靜置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分層現象,屬于物理性質變化,一般可通過攪拌恢復分散均勻性,但儲存周期不宜過長,通常建議在3個月內使用完畢。
穩定性方面,導電劑的粒徑、表面處理方式、PH值及體系的分散劑類型均會影響其儲存表現。碳黑類材料易氧化團聚,需避光防氧;而碳納米管與石墨烯則更需注意防止結構破壞和電性能退化。
在運輸環節,應避免劇烈震動與長時間暴露于潮濕環境。若導電劑使用前發現結塊、沉降難以打散,應進行檢測確認其分散性能及電導性能是否保持穩定,必要時重新分散處理或更換材料。